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無圍牆博物館主視覺

城市是一座沒有邊界的博物館,你,身處其中,

聽,臺北的聲音,故事,就在你身邊流動。

故事在你身邊流動

一同探訪城區巷弄,

漫步於無圍牆的博物館。

  • 北投溫泉.無圍牆博物館

    ——最有社區故事的溫泉小鎮

    你所未見的台北 undiscoverd taipei設計圖

    因為溫泉文化、社區故事與生活記憶,北投,有著與其他城區
     不同的溫度。


     

    挖掘城區的故事  ——

    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外觀照

    日治時代的溫泉公共浴場,充滿濃濃日式風格。古蹟被保留下來,
    成為今日的北投溫泉博物館。主要介紹北投的歷史及發展,館外
    的露天劇場則有不定期的 表演活動。


     

    新北投車站

    新北投車站外觀照

    臺北市僅存的百年車站,站體為木造結構,簷架下的雕花托座及
    1937年因擴建站體產生的3+1組合老虎窗,為車站建築一大特色。


     

    北投梅庭

    北投梅庭外觀照

    建於1930年代末,建物格式特殊 並保有日式木構架建築風格,現
    為市定歷史建築。入門口柱上並刻有于右任先生手書之「梅庭」
    題字。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外觀照

    臺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2012年Flavorwire.com評選為「全球最美
    25座公立圖書館」之一。


     

    凱達格蘭文化館

    凱達格蘭文化館

    展出原住民文物與工藝作品,也是原住民主題活動與技藝研習中心,
    啟發對多元族群的探索與認識,展現臺灣多元族群的文化色彩。


     

    北投中心新村

    北投中心新村外觀照

    北投中心新村是全臺灣唯一溫泉眷村,日治時代日本人因為溫泉
    療效而在這裡興建轉地療養院,光復後改為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
    並且以中心新村做為醫護人員的眷村。


     

    感受城區的活力  ——

    北投樂活節

    北投樂活節主舞台活動紀錄照片

    每年3至4月,北投區公所舉辦北投樂活節,著重自然環境與在地文
    化推廣,包含山(七星山)、水(溫泉),還有豐富的歷史人文
    (古蹟群)。

     

     

    北投納涼祭

    北投納涼祭活動紀錄照

    每年7月至8月底,復刻《日日新報》舉辦的1913年8月大納涼會,
    創造北投後續年年舉辦夏日納涼的傳統,再現過去歷史文化場景,
    以深厚的地方歷史打造當代納涼祭。

     

     

    臺北溫泉季

    臺北溫泉季活動紀錄照

    每年10月至11月北投最大型國際活動,可以體驗臺日溫泉文化,
    認識北投的生態、文化、歷史、景觀等觀光資源,也有日本神社
    來此撞轎,促進臺日交流。

     

     

    臺灣月琴民謠祭

    臺灣月琴民謠祭活動紀錄照

    每年9到10月廣邀全臺各地傳統藝術界知名表演者與國寶級大師前
    來表演,致力於擴大北投周邊館所與居民參與,打造北投成為月
    琴民謠之鄉。

     

     
  • 大稻埕.無圍牆博物館

    ——體驗臺北最復古的新味道

    undiscovered taipei 無圍牆博物館 大稻埕

    大稻埕豐富的傳統產業/文化題材,活躍的街區組織、公民參與,
     為城區文化發展蓬勃的重要關鍵。近年傳產世代交替、青年逐漸
     接棒,為老街區的傳產復興帶來新的能量。


     

    挖掘城區的故事  ——

    大稻埕亮點活動
     

    大稻埕戲苑

    大稻埕戲苑

    位於永樂市場8、9樓,為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分館。是傳統戲曲的
    孕育搖籃,有「戲窟」之稱。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落成於1933年臺北北警察署館址,使用當年最新建築工法建造,
    館內保留日治時期設置的扇形拘留室與水牢。


     

    新芳春茶行

    新芳春茶行

    興建於1934年,為茶商王連河隨父來臺發展的起家厝,是臺北市
    少數被完整保存下來的住商混合洋樓。


     

    埕樂通

    埕樂通

    在地產業展覽館,是迪化街上唯一可以自由穿行迪化街與民樂街
    的街屋。


     

    台北霞海城隍廟

    台北霞海城隍廟

    建於西元1856。主祀霞海城隍老爺,1994年前容納600多尊神像,
    曾是臺灣神像密度最高的廟。


     

    渭水驛站

    渭水驛站

    緊鄰「大安醫院」舊址、「臺灣民報」發行地點,以「蔣渭水」為
    主軸,規劃常設展及推廣活動。


     

    T Fation 時尚基地

    T Fation 時尚基地

    串聯6間大專院校、45個設計師、3家新媒體及44個公司品牌、永
    樂商場2、3樓布料及周邊配件配飾等產業鏈,整體提升時尚產業
    發展。


     

    大稻埕遊客中心

    大稻埕遊客中心

    介紹大稻埕歷史,在舊有建築、文化、歷史故事輪廓中,增添創
    意,打造老街新未來。


     

    大稻埕碼頭

    大稻埕碼頭

    淡水港開放後,成為臺北城最繁華的貿易中心。現轉型為休閒景
    點,除了沿岸自行車道,也設立了河岸特區與貨櫃市集。


     

    感受城區的活力  ——

    台北年貨大街

    台北年貨大街

    為活化街區傳統產業,每年春節前夕推出「台北年貨大街」。
    被譽為全臺最富年味的年貨大街,成為臺北原生的城市節慶。

     

     

    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

    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

    以歌仔戲、京劇、崑劇、客家戲、掌中戲等無數新戲發表。老文
    化與新思維並進,傳統戲曲跟現代戲劇不再界線分明,合體於大
    稻埕找到劇種新的生命。

     

     

    台北霞海城隍文化節

    台北霞海城隍文化節

    「迎城隍」是自清朝以來最大盛事,城隍文化節重現每年盛大祭
    典及儀式,於農曆5月13日霞海城隍生日舉辦祭典法會及系列活動。

     

     

    大稻埕情人節

    大稻埕情人節

    七夕前周末舉辦,歌手團體接力演唱情歌,並施放情人煙火秀,
    現場更有愛情市集、胖卡美食、清涼啤酒專區與體驗活動。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由Bookstore1920s、思劇場及財團法人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在2015
    年共同發起,每年10月在大稻埕全區舉辦各式藝文展演活動。
    著重跨時代、跨領域、跨國籍、跨文化甚至跨語言的藝術表演,
    連結在地,讓藝術交流。

     

     

    本草派對

    本草派對

    結合經典漢方南北貨元素打造的時尚派對,現場常有創新漢方調酒、
    本草手作體驗,帶民眾玩轉本草,顛覆傳統印象!

     

     

    秋獲季

    秋獲季

    大稻埕創意發展協會2017年開始舉辦「秋穫季」時尚服裝秀,結
    合當地品牌與傳統布業,融合現代時尚與傳統產業,賦予大稻埕
    新的特色。

     

     

    新文化運動月

    新文化運動月

    以臺灣新文化運動的歷史知識與人物精神,透過戲劇、音樂、講
    座等互動形式,創造與現代社會交流對話的藝術節。

    大稻埕走讀路線


    大稻埕無圍牆博物館_推薦路線

    臺北市文協風華導覽(北線)_可洽渭水驛站官方FB粉絲頁
    蔣渭水紀念公園>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靜修高中>臺北更生院舊址>江山樓舊址>春風得意樓舊址>大安醫院舊址>渭水驛站>蓬萊閣舊址>臺灣民眾黨本部>永樂町郵便局>永樂座舊址>港町文化講座

    臺北市文協風華導覽(南線 )_可洽渭水驛站官方FB粉絲頁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渭水驛站>慈雲寺>臺北南警察署舊址>北門郵便局>鐵道飯店舊址>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南門工廠>臺北監獄舊址>蔣渭水紀念廣場

    蔣渭水行跡導覽_可洽蔣渭水基金會導覽時間:
    於大稻埕區辦理以蔣渭水與文化史蹟為主題之戶外導覽活動。

    史蹟導覽(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線)可洽文獻館申請
    捷運大橋頭站>永樂國小>仁安醫院>慈聖宮>大稻埕教會>李春生宅>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臺北北警察署即舊大同分局)>蔣渭水紀念公園>靜修女中>新芳春茶行>義美食品門市(大安醫院舊址)>二二八事件引爆地紀念碑

    史蹟導覽(大稻埕線)_可洽文獻館申請:
    霞海城隍廟>永樂市場>李臨秋故居>莊協發商店(千秋街店屋)>李春生紀念教堂>
    陳天來故居(錦記茶行)大稻埕碼頭>鹽館(大稻埕辜宅)>大稻埕公園(李臨秋紀念公園)>迪化街 (一段154號林藍田故居、105號林右藻故居)


     
  • 城北廊帶.無圍牆博物館

    ——當代青春多元的藝術櫥窗

    undiscovered taipei 無圍牆博物館 城北廊帶

    線形公園的翻新、 誠品進駐地下書街與南京西路,為城北帶來
     更具活力的時尚與創意地景。城北廊帶結合多元文化,成為不
     分男女老幼,假日休憩放鬆的空間。


     

    挖掘城區的故事  ——

    台北當代藝術館

    台北當代藝術館

    日治時期臺北市"建成小學校"校舍。國民政府來 臺後為臺北市
    政府辦公處,1994年臺北市政府遷往信義計畫區,市府大樓正面
    建築作為美術館使用,東、西側兩翼部份為建成國中校舍。2000
    年更名台北當代藝術館,展示當代藝術作品。

     

    臺北之家

    臺北之家

    本棟建築物為1926年啟用的二層樓洋式建築,日治時期的「美國
    駐臺北領事館」。現委由臺灣電影文化協會經營,於2002年11月
    開館,主要以推廣電影藝術、古蹟歷史為主,另稱為「光點臺北」。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為臺灣現代舞先驅蔡瑞月的舞蹈社及過往住家。每年透過蔡瑞月
    舞蹈節及文化論壇,延續其精神。


     

    感受城區的活力  ——

    城北社區藝術計畫

    城北社區藝術計畫

    用藝術連結社區,以城市為展場,透過民眾共同創作,讓藝術進
    入日常。

     

     

    百貨周年慶

    百貨周年慶

    南西商圈每年舉辦百貨公司周年慶系列活動,吸引大批人潮聚集,
    帶動周遭產業發展,豐富了城北廊帶的青春活力。

     

     

    蔡瑞月國際舞蹈節

    蔡瑞月國際舞蹈節

    為紀念臺灣現代舞及白色恐怖受害者蔡瑞月,於故居基地每年舉
    辦舞蹈節及文化論壇,延續其精神。

     

     

    建成國中走讀計畫

    建成國中走讀計畫

    社區探查讓學生了解社區內涵,提升孩子對學校、社區的認同感;
    辦理成果展讓社區的居民與機構建立交流合作。

     

     

    出口音樂節

    出口音樂節

    每年舉辦音樂節,希望人們放慢步調、享受生活,讓民眾沈浸在
    優美氛圍中,享受輕搖滾樂曲。

     

     

    心中山好好玩

    心中山好好玩

    臺北捷運公司以「心中山」線形公園,集合音樂會、藝文市集、
    街頭藝人等元素,重塑地方魅力。

     

     
  • 萬華艋舺.無圍牆博物館

    ——常民文化生猛力

    undiscovered taipei 無圍牆博物館 萬華艋舺

    以臺北城西「萬華」的常民生活為主軸,紀錄在地生活、
     信仰傳統、生活景況、產業與傳承等,保存過往繁華的艋
     舺記憶,創造艋舺觀點,並開啟傳產傳承及再創新的可能。


     

    挖掘城區的故事  ——

    西門紅樓

    西門紅樓

    1908年所建。日治時期稱八角堂。今為臺北市著名文創藝文場
    所、展演空間。

     

    剝皮寮歷史街區

    剝皮寮歷史街區

    保存完整清代街型、傳統店屋、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的立面以及
    國民政府來臺後改建面貌。


     

    臺北市立文獻館

    臺北市立文獻館

    為典藏、研究與展示合一的文獻館所,宗旨「存文徵獻」,活化
    靜態史料,發揮影響力。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設有「醫療館」、「教育館」以及「剝皮寮的故事」三區。展示
    主題和教育活動。


     

    龍山文創基地

    龍山文創基地

    培養在地設計師、藝術家、創作者,發展在地品牌,更藉由導覽、
    藝文表演、互動工作坊等,讓民眾參與及體驗艋舺多元化、全方位
    的文創空間。


     

    感受城區的活力  ——

    艋舺龍山寺中元盂蘭盆勝會

    艋舺龍山寺中元盂蘭盆勝會

    自農曆6月末地藏王廟發表開始,至7月末日艋舺龍山寺謝燈篙而
    告一段落,每年均有眾多民眾參與「贊普」及放水燈遊行。

     

     

    艋舺青山王祭

    艋舺青山王祭

    每年農曆10月23日為青山王聖誕,艋舺舉行大拜拜。農曆10月20、
    21日青山王率部將進行轄區夜巡,22日舉行盛大遶境活動。

     

     

    城西生活節

    城西生活節

    為剝皮寮歷史街區西側的年度重要節慶活動,融合在地生活、
    信仰傳統、生活景況、產業與傳承,展現城西常民風貌。

     

     
  • 城南臺大.無圍牆博物館

    ——城南的空氣流著啟蒙的光

    undiscovered taipei 無圍牆博物館 城南臺大

    城南是臺灣最早設立大學的區域,也是書店密度最高的城區。
     林立的各種文化場館、各時期政府官員/教職員宿舍聚落群,
     加上連結都市生態廊道的山林水岸和公園綠地,凝聚出城南的
     文化氛圍。


     

    挖掘城區的故事  ——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60-70年代依山傍水而建,呈現特殊聚落樣貌。2010年寶藏巖國際
    藝術村正式營運,透過藝、居共生活化保存寶藏巖。

    蟾蜍山煥民新村

    蟾蜍山煥民新村

    日治時期為臺灣發展農業現代化重要基地。國民政府來臺後,設
    立空軍作戰指揮部,眷村煥民新村隨之營建。2010年搬遷至萬隆
    軍宅,2017年整修,再生眷村文化,為文化資產保留與活化創立
    新的典範。


     

    紫藤廬

    紫藤廬

    原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高等官舍。曾是文藝、黨外運動人士聚會
    場所,也是全臺灣第一座市定古蹟。


     

    牯嶺街小劇場

    牯嶺街小劇場

    日治時期木造房舍,為官舍使用。戰後為臺北市警察局第七分局。
    分局搬遷後為小劇場展演空間。


     

    紀州庵文學森林

    紀州庵文學森林

    建於1917年,原為平松家族日料亭。現委臺灣文學發展基金會,
    進行展演推廣。


     

    臺北自來水園區

    臺北自來水園區

    臺北自來水發源地。園內4個古蹟組成臺北水道水源地,透過解說
    古蹟與生態導覽,推廣水資源保育。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傳承推廣客家文化、發揚客家精神,每年舉辦民俗節慶、戲曲表
    演、工藝創作等,推動客語傳習課程。


     

    臺灣大學暨臺灣大學博物館群

    臺灣大學暨臺灣大學博物館群

    共十處含校史館、人類學博物館、地質標本館、物理文物廳、昆蟲
    標本館、農業陳列館、植物標本館、動物博物館、檔案館及醫學人
    文博物館。


     

    殷海光故居

    殷海光故居

    保存殷海光先生重要的文化性資產。見證50年代知識份子參與
    民主運動的歷史痕跡。


     

    感受城區的活力  ——

    臺北杜鵑花季

    臺北杜鵑花季

    以「市花」為創意發想,結合周邊社區、市集商圈、文化活動、
    多元教育等面向,於春日花季期間辦理系列活動。

     

     

    城南有意思

    城南有意思

    中華文化總會主辦,串連文化場館、博物館與社區商家辦理。
    透過藝術創作方式,延續在地歷史特色和傳統。

     

     

    臺北親水節

    臺北親水節

    於臺北自來水園區舉辦,期間開放水鄉庭園並增設臨時戲水設施,
    並舉辦園遊會、表演等,打造遊客戲水休憩空間。

     

     

    寶藏巖時節工作坊

    寶藏巖時節工作坊

    寶藏巖文化村協會不同時節提供工作坊體驗:清明節草仔粿、
    端午節包肉粽、冬至搓湯圓等,更有寶藏巖導覽服務。

     

     

    寶藏巖光節

    寶藏巖光節

    每年策展主題都響應不同社會議題,除了主題藝術裝置展出,更
    有精彩派對、音樂演出、市集等活動。

     

     

    生態博覽會

    生態博覽會

    讓關注土地生命和環境生態的民間團體可以彼此盡情交流,實現
    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 也讓更多國內外朋友看見臺灣對於
    生態保育的熱情與活力。

     

     

    紀州庵玩書節

    紀州庵玩書節

    以地方書寫/閱讀/創作為主題舉辦展覽與講座等,凝聚地方認
    同,建構城南成為跨領域文化社群典範。

     

     

    公館聖誕季

    公館聖誕季

    配合聖誕節慶,於臺北自來水園區打造夜間景觀燈飾與日間花卉
    造景,提供休憩與拍攝亮點,舉辦聖誕音樂會,讓民眾感受公館
    水岸藝文魅力。

     

     

    牯嶺街書香市集

    牯嶺街書香市集

    舉辦20餘屆的牯嶺街書香市集,結合社區新舊組織及南海藝廊一
    起散發創意,讓城南滿溢書香,也引領全臺的創意市集風潮。

     

     
  • 士林北藝.無圍牆博物館

    ——舌尖記憶啟動全球藝術力

    undiscovered taipei 無圍牆博物館 士林北藝

    北藝中心是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終身成就
     獎得主-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所設計,將空間一分
     為三,變化出大劇院(1,500席)、鏡框式中劇場(800席)
     和多形式中劇場(800席)。它們可各自獨立運作,其中大劇
     場與多形式劇場又可結合成第四個空間——超級大劇院(2,300席)。
     另北藝中心亦有獨特、可貫穿劇場的環狀「公共參觀動線」,
     讓人人都可一窺舞臺設備、後臺運作和排演場景,突破框架,
     重塑劇場給人的樣貌。


     

    挖掘城區的故事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基地位於臺北市士林區士林臨時市場舊址。 做為臺北市表演藝術
    推廣新地標,以及藝術家創 作的基地。將觀光、藝文、遊憩、美
    食串成一條 臺北的文化軸線。

    臺北試演場

    臺北試演場

    臺北試演場擁有2間方正、挑高的大、小排練 空間,不論特殊的大
    型道具、特技演出、空間走 位、打燈都能在試演場使用排練,是
    劇場工作者 的夢工場。


     

    劍潭青年活動中心

    劍潭青年活動中心

    劍潭青年活動中心位於臺北市劍潭基隆河畔, 可供千人食宿,為
    臺北市區綜合功能最完整之教 育訓練場地,分為教學、住宿、集
    會區,為活動 舉辦之聖地。


     

    三腳渡碼頭

    三腳渡碼頭

    三腳渡所在,土名後港墘。後港墘連結社子、 劍潭、大龍峒,隨
    著土地的繁盛,村莊的形成, 街庄的依賴漸形重要。三腳渡連結
    了街庄,也是 附近居民維生船隻的聚集港灣。


     

    天文科學教育館

    天文科學教育館

    天文科學教育館成立於西元1996年,館 內具有5大特色場館,分
    別為展示場、設有星 象儀及全天域劇院的宇宙劇場、感受角色及
    景 物躍出螢幕的立體劇場、宇宙探險場及可觀測 太陽黑子及美麗
    天體的折射式望遠鏡。


     

    臺北市兒童新樂園

    臺北市兒童新樂園

    臺北市兒童新樂園於2014年開放,場內 結合兒童樂園設施海洋總
    動員、派對列車等, 並定時舉辦聖誕慶周年、萬聖變裝點心趴節
    慶 活動,成為臺北市小朋友的遊樂聖地。


     

    士林官邸正館

    士林官邸正館

    士林官邸正館為蔣中正先生與宋美齡夫人 的居所,自西元1950年
    到1975年蔣先生過世, 兩人在此度過26年。此處紀錄了第一家庭
    的生 活點滴,也在中華民國建國史上的關鍵時刻扮 演重要角色。


     

    感受城區的活力  ——

    士林官邸-鬱金香展

    士林官邸-鬱金香展

    「士林官邸鬱金香展」以日本及荷蘭的鬱金 香為要角,在士林官
    邸公園營造色彩繽紛夢幻的 鬱金香花海,擦出東西相遇的驚豔火
    花。民眾無 須出國,在士林官邸就能看到色彩繽紛的鬱金香 花海。

     

     

    士林慈諴宮媽祖遶境

    士林慈諴宮媽祖遶境

    市定古蹟慈諴宮肇建於清嘉慶元年。咸豐9 年時因漳泉械鬥,芝
    蘭舊街及天后宮盡遭焚毀 縉紳潘永清等人另闢新街,並將街區中
    央劃為 廟址。慈誠宮每年於農曆3月22日與23日舉辦 的媽祖聖誕
    遶境祭典。

     

     

    士林區基層藝文活動

    士林區基層藝文活動

    由士林區公所舉辦,透過新街走讀導覽讓 民眾熟悉士林的歷史起
    源及經過,增進民眾的 歷史人文見解。

     

     

    神農宮遶境

    神農宮遶境

    位於士林老街的發源地芝蘭街,百年慣例 為農曆4月22起為期一
    周媽祖繞境。早期以務農 為生,4月底常有蟲害,故迎媽祖出巡
    求保佑, 自舊街、湳雅、天母、芝山岩地區與陽明山輪 流接媽
    祖繞境。

     

     

    四角頭芝山巖慶讚中元

    四角頭芝山巖慶讚中元

    芝山巖惠濟宮為市定古蹟,主祀開漳聖王,位 於史蹟公園芝山岩
    頂。咸豐年間,七星郡漳州人與 艋舺、大龍峒地區泉州人械鬥,
    經常死傷造成地方 大小身心不寧,當時四保正發起公普,輪流盛
    禮祭 拜,流傳150多年。

     

     

    萬聖變裝點心趴

    萬聖變裝點心趴

    自2017年於兒童新樂園舉辦的萬聖活動大受好 評,後續便擴大成
    為每年吸引許多大朋友小朋友參 與的萬聖變裝點心趴,現場除了
    大遊行活動外,更 有DIY體驗課程,豐富的內容成為臺北一年一度
    的兒 童盛事。

     

     

    士林官邸-菊展

    士林官邸-菊展

    士林官邸菊展為全國最大型「專業」菊花展覽。 士林官邸菊展
    「藝菊童遊」以童趣、親子為主題, 藉由大立菊、懸崖菊、造
    型菊、大菊、小菊及菊科 草花搭配展場造型物佈置展出,邀請
    大人小孩「一 起同遊」。

     

     

    歡樂聖誕慶週年

    歡樂聖誕慶週年

    每年12月在臺北市立兒童新樂園展開的聖誕暨 週年活動,吸引許
    多小朋友參與其中,現場除了有 聖誕老公公以及聖誕樹等聖誕藝
    術,更有劇團等參 展表演讓士林的聖誕節充滿兒童的歡笑聲。

     

     
  • 信義松菸.無圍牆博物館

    ——新舊共融的體育文化創意蘇活區

    undiscovered taipei 無圍牆博物館 信義松菸

    由臺北市文化基金會所營運的松山文創園區,前身為1937年
     起建的松山菸廠,區域內包含辦公廳舍、製菸工廠、鍋爐房、
     一至五號倉庫等古蹟建築;近年來藉由辦理藝文、創意、設計
     等展演活動,吸引許多關注臺灣創意能量的在地訪客及觀光客
     造訪。位於菸廠舊址內的臺北文創大樓,提供文創產業進駐,
     並複合商旅(誠品行旅)與商場(誠品生活)的功能,而興建
     中的臺北大巨蛋(臺北文化體育園區),除了多功能室內體育
     館,也規劃了商場、飯店、商辦等附屬設施。


     

    挖掘城區的故事  ——

    松山文創園區

    松山文創園區

    建於1937年,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煙草
    工場」,1945年更名為「臺 灣省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廠」,1947
    年又更名為 「臺灣省菸酒公賣局松山菸廠」,1998年停止生產,
    2001年由臺北市政府指定為第99處市定古蹟, 並於2010年正式
    轉型定名「松山文創園區」,做為文創展覽場地使用。

    臺北文化體育園區

    臺北文化體育園區

    坐落於松山菸廠原址。主體為一座多功能室內體育館,即俗稱的
    巨蛋。為了跟早已經落成的臺北小巨蛋做出區隔,因此稱為臺北
    大巨蛋。園區預計設置的項目除巨蛋外, 另有商業用途的商場、
    影城、飯店、辦公大 樓、旅館等附屬設施。


     

    臺北機廠

    臺北機廠

    原為臺鐵主要的車輛維修與改裝基地,於 1935年落成的「臺北
    鐵道工場」;戰後為臺灣鐵路管理局機務處下轄機構,於2015年
    公告為國定古蹟。2019年文化部成立「國家鐵道博物 館籌備處」,
    專責推動行政法人國家鐵道博物 館軟硬建置整體規劃等籌備工作,
    未來由文化部與交通部共同監督。


     

    感受城區的活力  ——

    漫遊信義文化節

    漫遊信義文化節

    由信義區公所主辦,希望讓民眾走訪 信義,卻不止於信義計畫區。
    透過導覽、 聲音地景及實境遊戲等方式挖掘臺北信義; 看見、聽見,
    屬於地方的日常。來一趟不按牌理出牌的一日小旅行。

     

     

    天空創意節

    天空創意節

    2015年臺北文創為鼓勵年輕的創意工作者, 首次舉辦了「天空
    創意節」活動,讓新銳文創人有 機會將創作實踐;除此之外,更
    提供業師指導,協助展演空間及行銷呈現。歷年來透過串聯製作、
    指導、展演空間與行銷資源平臺,協助眾多年輕創意 工作者嶄露
    頭角,希望在這樣徵件過程,挖掘更多隱藏於各界臥虎藏龍的創
    意靈魂。

     

     

    松山文創園區原創基地節

    松山文創園區原創基地節

    每年歲末由松山文創園區自辦的大型主題活動, 邀集數十位藝
    術家和文創品牌攜手合作,引進國際原創展覽結合臺灣創作,
    同時串聯衛星展區、鄰近商圈,力求創新與翻轉,透過藝術、
    古蹟、自然相互結合,帶來全新視覺體驗,打造臺北原創嘉年華。

     

     

    松山文創學園祭

    松山文創學園祭

    臺灣最具規模且跨領域主題的畢業展覽盛會,發掘新生代學子的
    原創動力,吸引專家學者及業者參觀,是學生就業的前哨站。

     

     
  • 南港北流.無圍牆博物館

    ——科技揉和聲態藝文薈萃創新

    undiscovered taipei 無圍牆博物館 南港北流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座落於南港車站與昆陽捷運站間,是一座環
     繞型的複合式園區,由美國RURArchitecture DPC 及國內團隊
     宗邁建築師事務所所設計。此機能建築身兼各式展演、文化紀
     錄與產業發展等多功能,這裡不但是流行音樂產業的心臟、更
     是音樂人熟悉的家、愛樂民眾的新世界。


     

    挖掘城區的故事  ——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為推動流行音樂產業發展, 位於臺北市南港區的專業流行 音樂
    複合型園區,園區內包括 表演廳、文化館、產業區及戶 外表演
    空間。2011年動工,表 演廳於2019年完工、2020年9 月開館營運。

    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

    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

    南港瓶蓋工廠建於1943年,前身為「國產軟 木工業株式會社」,
    光復後改名「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瓶蓋工廠」,2004年停止生產,
    2020年12 月5日轉型為「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重新開幕。


     

    臺北南港展覽館

    臺北南港展覽館

    多用途展覽設施,為臺灣最大的展覽暨會議 中心。2008年隨臺
    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展出啟 用。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接受
    中華民國經 濟部委託營運,推動各項業務。經濟部利用南港國小
    舊校地擴建2館,已於2019年啟用。


     

    感受城區的活力  ——

    南港桂花節

    南港桂花節

    為推廣茶文化、帶動南港茶山興盛,藉由結合地 區文化資源於
    「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舉辦體驗活動, 如春、冬製茶體驗營、
    春天茶山春郊、秋天桂花節、 四季特展......等。除了舞臺表演及
    推廣在地文化特色 攤位外,特別安排「蜂蜜檸檬包種茶凍DIY」、
    「茶 山導覽行程」、「茶文化講座」等活動,透過一日輕 旅行,
    認識茶文化、品茶香、散步桂花林,讓參與的 民眾認識南港過去
    獨具傳統特色的茶葉文化,也一起 展望未來南港都會發展歷程。

     

     

    錫口文化節

    錫口文化節

    「錫口」一詞源自松山古地名,因風貌似日本愛 媛縣松山市,
    故經日本人更名為松山。經由每年「錫 口文化節」的舉辦,注入
    不同創新元素,延伸以往繁 榮錫口所留下來的歷史,結合周邊著
    名景點及商圈, 讓民眾感受兼具新舊文化的松山、豐富多元樣貌
    的松 山,再現「錫口」地區繁景,打造「錫口」品牌與印 象知名
    度,成為臺北觀光新地標。

     

     

    臺北水燈節

    臺北水燈節

    一年一度的水燈節於錫口碼頭/彩虹橋畔舉辦,活動充滿多元文
    化內涵,結合異國風情美食體驗,廣受民眾歡迎,每年設計造型
    水燈,可以親子DIY體驗並至碼頭施放,親近碼頭水岸、體驗多元
    文化,共同製造回憶與樂趣。